1993年7月24日,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——聂力佩戴上金光闪耀的中将军衔,成为新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将领。这位巾帼英雄的人生历程,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,在时代风云中谱写着女性自强不息的华章。从呱呱坠地起,命运就为她设置了重重考验。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,年幼的聂力曾靠挖野菜果腹、沿街乞讨度日,却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在逆境中成长,最终在国防科技战线绽放异彩,成为令人敬仰的栋梁之才。
1930年9月,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医院里,伴随着婴儿的啼哭声,聂力来到了这个动荡的世界。当时她的父亲聂荣臻正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,母亲张瑞华独自承受着分娩的艰辛。时局动荡不安,襁褓中的聂力被寄养在一户工人家庭,过着清贫的生活。1934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平静——母亲张瑞华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。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,她遭受了严刑拷打却始终坚贞不屈,直到党组织成功营救。次年,刚获自由的张瑞华便踏上了漫漫寻女路,而此时年仅五岁的聂力,正经历着与父母分离的艰难岁月。
为了生存下去,小聂力跟着养父母一家在郊外挖野菜充饥,有时不得不伸出小手向路人乞讨。寒冬腊月里,单薄的衣衫挡不住刺骨寒风,但她始终咬紧牙关。1943年,年仅13岁的聂力进入纺织厂当童工,轰鸣的机器声中,瘦小的身影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。这些苦难的岁月,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,也正是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,她逐渐领悟了生活的真谛。
展开剩余60%抗战胜利的号角吹响后,聂荣臻夫妇终于有条件寻找失散多年的女儿。经过组织上下的不懈努力,1946年的春天,16岁的聂力在北平与父母重逢。当母亲颤抖的双手抚上她布满老茧的小手时,滚烫的泪水打湿了破旧的衣襟。这个离散十余年的家庭,终于重新团聚,聂力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1947年,17岁的聂力背起书包走进校园,开始了迟来的求学之路。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,油灯下总能看到她伏案苦读的身影。1950年,品学兼优的聂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肩头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1954年,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留苏预备班,远赴莫斯科学习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专业,在异国他乡继续追逐科技报国的梦想。
1960年学成归国后,聂力被分配到我国首个导弹研究机构。从基层技术员做起,她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很快升任工程组长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苏联求学期间,她与同窗丁衡高相知相恋。这对志同道合的恋人回国后都投身国防事业,1962年,当聂力带着心上人拜见父母时,得到了双亲的由衷祝福。不久后,他们在广州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,聂荣臻元帅与朱德、罗荣桓、陈毅、徐向前四位开国元帅共同见证了这个幸福时刻,堪称当时军界的一段佳话。
婚后岁月里,聂力夫妇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国防现代化建设。聂力历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仪器室主任、国防科委科技部副局长等要职,后升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。1993年,63岁的聂力因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膺中将军衔。而她的丈夫丁衡高成就更为瞩目,这位惯性技术专家先后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、主任等职,1994年同时获得工程院院士称号和上将军衔,夫妻二人共同书写了将门双星的传奇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