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浙江光伏行业进入最痛苦出清阶段,产业链中游企业面临严重挤压,龙港基地处于“内卷”最严重环节。
02徐昕带领国电投龙港基地坚持异质结技术路线,通过简化工艺和降低碳排放提升竞争力。
03异质结技术光电转换效率最高,与钙钛矿叠层可突破30%,具备革命性优势,但市占率仅约5%。
04国电投在产能缩减背景下仍扩建600兆瓦高端电池产线,体现向高质量转型的明确方向。
05徐昕认为差异化是内卷中破局关键,龙港基地订单已排至明年,未来有望引领技术替代和产业革新。
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,仅供参考
从一片繁荣到哀鸿一片,近两年,中国光伏行业直面行业周期冲击,现在进入最痛苦的出清阶段。
光伏产业也是浙江重点布局的产业。个中经历者,正在经受怎样的煎熬?就在这个当口,我认识了一位光伏领域的新朋友,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、龙港生产基地董事长徐昕。
“我刚到岗一周。”他开门见山的坦诚,让我以为找错了采访对象。
可他接下来的话,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。“我来,就是要让龙港的项目扭亏为盈。下半年实现满产满销,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。”
“您这么自信吗?”我问。
“的确,大环境十分不乐观。如今,光伏制造环节的淘汰出清才刚刚开始,如果说之前是寒冬期,现在将进入冰河期。”他说。
历经两年半低谷,当前光伏行业亏损已经蔓延至全产业链。尤其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电池、组件企业,像“夹心饼干”,价格备受挤压。而龙港生产基地,正处在光伏产业链“内卷”最严重的中游环节。
不单产业链上受到上下游企业的挤压,在行业内部,电池和组件环节由于行业集中度低,共识难达成;产品趋同,只能卷价格;各地政府背书,企业难言退场。
“原本业内预判到今年年底,过剩产能将淘汰出清。现在看来可能会延续到明年,局面逆转还为时过早。”他接着说。能不能熬过眼前的下行周期,等到黎明到来,是每家光伏企业的生死考验。
大环境如此艰难,徐昕的信心让我心生疑窦。他大概也感觉到了我的疑虑,笑着说,“走,带你看看我们基地就知道了。”
走在长达170米的组件生产车间里,徐昕为我细细科普他为之坚持了十多年的光伏行业差异化技术路线——异质结技术。
原来他的信心,源于他对异质结技术的笃定。
早在2009年,徐昕第一次听到日本企业研发的异质结技术,“转换效率是行业遥不可及的高峰,我一直充满向往。”2011年,他加入杭州一家创业公司,与美国实验室合作,引进异质结光伏产线。这些年,他陆续把4家初创企业做大做强,国电投龙港项目将是他的第5次挑战。
从生产过程来讲,相比现在主流的TOPCon技术,异质结技术的生产工序从10多步缩减到4-5步,不需要高温工艺,还能减少原料使用。
“采用100%颗粒硅原料,切成最薄的硅片、实现普通金属替代贵金属等途径,这是目前碳排放最低的光伏清洁能源技术,做新能源的企业本身就应该是节能降耗减碳排的典范。”他说。
从产品性能上看,在已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当中,异质结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;作为钙钛矿的最佳搭档,两者形成叠层电池后,转换效率可以轻松突破30%。也就是说,使用异质结产品建设的光伏电站,在相同的光照和时长下发电更多。
可以说,异质结产线“吃得少、产得多”,具备革命性的优势。
虽然和目前市场占有率80%左右的主流TOPCon产品相比,异质结产品因前期投资较大、成本较高,市占率仅约5%。未来,一旦实现技术替代,市场前景广阔。
“现在行业大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,但基本要素没有变。要在内卷中破局,差异化就是竞争力。”徐昕认为,“在这个时代,把内功修炼好,还是能找到生存空间和机会,甚至能逆势而行。”
比如,在光伏产能缩减的当下,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仍在小步慢跑——四川遂宁基地正如期建设中;浙江龙港基地,也在规划扩建一条600兆瓦高端电池产线,8月已开始融资尽调。
传统产品,减产;优势产品,扩产。这正符合光伏产业向高质量、优结构转型的大方向。
“上行周期,规模是优势,下行周期,规模反而是负担。”徐昕说,龙港基地拥有600兆瓦电池产线、2GW组件产线和300兆瓦研发产线,“摊子”不大,更好控制成本,“我们压力小,又在差异化赛道,没有被卷入洪流中。”
当前,龙港基地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明年,为保障订单按期交付,部分电池片还需通过外购补充。
行业的共识和支持,也给了徐昕更多信心。
此前,异质结在项目招标时与TOPCon同台竞争,往往因为成本高,在报价方面得分偏低而难以中标。但2022年起,“五大六小”能源央企为异质结产品开辟了单独标段,让新技术活下来,引领行业突破发展。“如果没有培育新产品的土壤,大家都没有了创新动力,内卷会更严重。”徐昕说。
“但我始终坚信,光伏还是成长型赛道,远远没到大局已定的时候。”徐昕认为,把眼光放长远,光伏仍是朝阳产业。在中国能源结构中,光伏发电占比仍然较低,能源安全保供、清洁低碳转型,离不开光伏开发和制造。
未来,解决了储能和传输问题,发展AI大数据和算力产业,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长、光伏成本还会继续下降,高转换效率的领先技术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“再给我们一点时间,异质结技术会比传统技术成本更低,带动产业革新,培育新质生产力。”他说。
经历了行业起起伏伏,徐昕更加乐观:“回头看,再乐观的预期都会被现实打败,实际情况往往会比原来想到最好的结果还要好、发展得还要快。”
听到这里,我心里产生了一个期待:给徐昕时间,等他的好消息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